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16年11月20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三版:生活休闲
2016年11月20日

抗日烽火中的“草棚学校”

阅读量:4770    本文字数:1032

□ 薛雨泉

1938年3月侵华日军占领南通、如皋两城,如东地区一度尚无战事,为了满足避乱回乡青年继续学习的要求,南通的崇敬中学、商业(益)中学和如皋县联合中学都先后迁居如东地区进行游击办学,从而使这一地区的中学教育事业一度得到迅速发展,袁庄镇草场头(李八庄)就是在这个非常时期接纳了如皋县联合中学,学校因陋就简,教室及其办公室大都设在临时搭建的草棚里,因此,人们称它是“草棚学校”。

如皋中学创办于民国十二年(1923),时名如皋县立中学。1928年如皋女子师范讲习所并入,列为如皋二院,专办女子初中。1938年春,学校首迁海安县李堡镇,与私立敬业商业初级中学等校合并为如皋县联合中学。1941年春,学校由李堡南迁至袁庄镇康庄村观音堂,下半年又迁至草场头(李八庄),1942年下半年由如皋(东)县政府接管,学校设六个班级,从初一到高三,为当时乡村罕见的一所完全中学,学校有学生160多名、有教师12名,校长康楚善,上海大厦(私立)大学外语专业毕业;数学教师纪远光,上海交通大学数学系毕业;物理教师徐质夫,上海交通大学物理系毕业;裴定老师负责教学兼管学生生活指导,据说他是地方党组织派进学校的一位领导同志。另外还有冒国宜、尤子才父子等德才兼备的教师。学校教学设施极其简陋,教室和办公室大都是临时搭建的草棚、有的是临时借用的民居、还有的设在老百姓灌溉田地用的车蓬里,师生宿舍和厨房都是借用的民房,没有课桌凳,学生有的是盘腿席地而坐,膝盖就是“课桌和写字台”,有的是用木板搭在砖头上就当课桌,就这样,“草棚中学”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下,坚持办学近三年。1944年春,因日伪“扩展清乡”,根据苏中区党委决定,如东地区的所有中学都先后北撤到东台县三仓鲁灶庙,“草棚学校”也不得不奉上级指示,与同在本镇办学的邱升中学一并迁入东台三仓与先期到达的栟茶中学、南通中学、东台中学组成“苏中第二联合中学”,后又更名为“苏中第四联合中学”,简称“四联中”,校长顾祝予。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四联中解体,各校迁回原地继续办学。

“草棚学校”在草场头(李八庄)虽然历时只有三年时间,但它所发挥的作用和影响可不能小觑,它培养出来的学生大都成为出色的军地两用人才,其中有军队高级干部,如康视华,曾任二炮司令部作战部副部长,1989年9月被中央军委授予少将军衔;骆树生,曾任驻河南部队某部副师长;有国家省部级干部,如康贻宽,曾任江苏省委办公厅主任;康承谋,曾任福建省委组织部部长。“草棚学校”虽然已经过去七十多年了,在人们的记忆中也早已淡簿,但每每提起它,不少人对它还有着深刻而久远的记忆。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