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17年07月01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一版:要闻
2017年07月01日

产业兴村,筑梦“求富求强”

—— 曹埠镇甜水村转型记

阅读量:2214 本文字数:2389

□ 记者 曹雯雯  驻镇记者 李长华

甜水村位于曹埠镇东北角,几年前,因为地理位置偏僻,交通条件落后,种植结构单一,发展滞后。如今,通过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不仅全村7400亩耕地一半以上种上了芦笋、水蜜桃、西瓜等经济作物,各类优质现代农业项目也接踵而至,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近日,记者跟随村党总支书记张水剑来到田间地头,看着村民们田里种的、树上长的,听他说着村里近两年的变化,让人倍感振奋。甜水村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上展示的勃勃生机,也渐渐在我们面前清晰起来。

敢吃“螃蟹”,适时调整产业结构

眼下的甜水村,道路平整、田埂整齐、设施齐备,农作物生机勃勃,俨然一派新农村模样。不过,村民陆小萍却告诉记者,时间倒回去几年,村里却是另一番景象。“没有像样的路和渠,田里种的不是麦就是稻,真是一穷二白。”陆小萍说,至于产业更是亮点全无。

作为土生土长的“甜水人”,张晓虎也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村里那么多土地,为什么不试着改变,种植其它经济作物?”8年前,他毅然从企业离职,回村成立双羊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搞起了芦笋种植。“芦笋是公认的蔬菜之王,不仅是烹饪美味的食材,也是一种极具药用价值的蔬菜,具有暖胃、润肺、止咳、利尿诸多功能。”为了保证品质,公司施的基肥全部是有机肥羊灰和进口马来西亚的微生物菌肥,亩产达到1200公斤,亩效益6000多元。

尝到甜头,双羊生态农业的种植规模年年扩大,还采用“基地+合作社+农户”的种植模式,实行统一种植、统一培管标准、统一收购,即便是六七十岁的老人,也能种得后顾无忧。74岁的老农苏衡眼见着种蔬菜也能种出“金子”来,便将家里的10亩地全部流转给了合作社种植芦笋,“去年,我和老伴儿培管这10亩地的打工收入3万块,加上流转费、绩效奖等合计五万五。”苏衡开心地告诉记者,“一份土地两份收入”,全村像他这样的老农还有60多个。

小小芦笋,不仅改变了甜水村的种植结构,鼓起了村民们的钱袋子,还悄无声息地叩开了沪上市场的大门。每到芦笋上市期,每天天不亮,切根、包扎、过磅、装箱、装车,新鲜芦笋直接起运上海江桥批发市场。张晓虎介绍:“上海市民图个新鲜,我们的芦笋当天采摘当天卖,在上海零售价每公斤卖到14元还供不应求。”

去年开始,张晓虎又在芦笋深加工上动起了脑筋,“300多亩基地每年产出7000吨下脚料,都是作为牲畜草料。”他陆续投入500多万元引进生产线和低温浓缩装置,上马芦笋汁项目,提高了产品附加值,亩效益增加至1万元以上。现在,双羊生态农业芦笋下脚料年处理能力达20吨,年产鲜榨芦笋汁、浓缩芦笋汁4吨。

串珠成链,打造现代农业产业带

双羊生态农业一头挑起全村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市场需求带动了农民种植芦笋,每亩可多收益三四千元;一头挑起工业产业结构调整——芦笋的综合开发、深加工由此兴起。

但1800多户村民的富裕前途,不能仅仅“押”在这一个农业项目身上。“世上没有守成的富,只有持续发展才能真正富裕。要想进一步发展,还得在土地上做文章。”张水剑说。

可现实的困境让村委一班人难以施展拳脚。由于村两条交通要道饮泉线和掘金线集聚在北侧,加上西北区域芦笋产业集中,全村一直处于发展不均的状态,而闭塞的交通环境,更导致优质项目不愿落户,难以发展。但从前年开始,村里迎来了绝佳的发展机遇:G228连接线、海启高速穿村而过。

交通环境的改善,使得甜水村从过去的“死角”一跃而成曹埠镇最有投资潜力的洼地,优质农业项目趋之若鹜。虽然农业项目缺少,但村里没有“眉毛胡子一把抓”,而是有的放矢地加以选择。

“你看,这个桃园就是我们引进的第一个项目。”顺着张水剑的手望去,一排排智能连栋大棚蔚为壮观。这片桃园占地200多亩,由万源家庭农场投资600多万元建设,全部种植有机水蜜桃。“我们一棵树只结40个桃子,施的是有机质造的菌肥,肉质清脆香甜,准备打造‘協耀’水蜜桃品牌,直接与上海市场无缝对接。”农场负责人桑乃林告诉记者,由于桃树两年后才能进入盛果期,为了让土地效益实现最大化,今年他们在桃树间套种了西瓜、甜瓜。眼下正是西瓜收获季,这茬西瓜的亩产量达到4000多公斤。

不仅如此,沿着G228连接线由北往南,村里还布局了一批优质现代农业项目,除200多亩桃园外,还有30多亩草莓园、10多亩景观园林、60多亩休闲农业园、60多亩智能温控芦笋园。张水剑设想,通过串点连线带面,打造现代高效农业特色产业带。

如今,甜水村正逐步实现从传统农业向现代高效农业转型,全村7400亩土地中一半以上通过土地流转,种上了芦笋、水蜜桃、西瓜等经济作物,各类农业新型主体也相继涌现。

借力打力,夯实硬件基础设施

“我第一次来甜水村有两个印象非常深刻,一是基础设施的落后,二是张水剑书记发展高效农业的诚恳态度。”万源家庭农场负责人桑乃林告诉记者。

桃园选址地虽然靠近G228连接线,交通优势明显,但由于村基础设施“欠账”太多,项目区附近没有像样的“出脚路”。“桃子运输最怕颠簸,这样的路,桃子品相肯定大打折扣。”面对桑乃林的担心,张水剑拍着胸脯说:“你放心,这片土地的基础设施保证在项目实施前配套到位。”他说到做到,土地流转到哪儿,就平整到哪儿,沟渠路桥、泵站涵洞也建到哪儿。

为了给桃园配套,张水剑带领村委一班人积极向上争取,修建了一条4米宽、3公里长的水泥路,而这条路也正是附近村民苦苦所求而不得的。张水剑说,过去村民们普遍要求改善出行条件,但苦于村里缺少资金,问题一直难以落实。“通过引进项目来配套基础设施,像浇筑水泥路、灌溉渠之类的,上级给予补助资金,一方面,可以节约村里有限的财政资金,另一方面,能给老百姓带来最直观的利益。”张水剑将这种通过引进项目争取上级扶持资金,用来完善配套设施的思路,称为“花小钱,办大事”。

为吸引更多优质项目落户,这几年,甜水村活用政策,将主要精力和财力用在了项目配套服务上,新建车口、农桥、水泥路、硬质渠,架设电力线路,并结合全村农业现状,引进了草莓园、景观园艺、休闲农业等项目落户。随着项目落户及配套完善,一个内外全新的现代农业生产格局正在甜水村逐渐形成。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