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19年07月26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二版:读书写作
2019年07月26日

做颗金色树种

——追忆李吉林老师二三事

阅读量:431    本文字数:1428

□ 陈震

 

7月18日下午正在电脑上写作,突然,教育之乡群里,跳出朱丹书记发来的一帖,“悲痛!情境教育创始人李吉林老师去世”。

我如雷轰顶,潸然泪下,一下就懵了,呆呆地坐在电脑旁,一个字也敲不出来。

记忆的闸门就此打开,往事如潮水般涌来——

上世纪80年代,李老师的情境教育声名鹊起。90年代,情境教育收获了沉甸甸的果实。1996年12月11日,由中央教科所、江苏省教委联合举办的“全国情境教学—情境教育学术研讨会”在通师二附举行。开幕式放在童话楼三楼。全国诸多知名专家、学者应邀参加大会,并发表重要评论,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了情境教育的丰富内涵和重要意义。在这次大会上,李老师以“为全面提高儿童素质,探索一条有效途径”为题作了主报告,将她探索的情境教育基本模式、基本原理及情境课程一一作了全面汇报。我在主会场聆听,在不时响起的热烈掌声中,录音兼笔记,深受教益。12日下午在听了北师大裴娣娜教授讲座后,向裴老师和李老师汇报了我们如东教育科研的一些做法,得到二位老师的热情鼓励。

其后,得益于李老师的关注,我们如东学习情境教育,推行情境教育,从选点试行到逐步推开,再后来,成立了如东县情境教育研究会。我忝列副会长兼秘书长,与李老师的接触相对更多了些。也就是从那时起,我认真阅读了李老师的著作(包括后来的多卷本《李吉林文集》),与一线教师在践行中共同学习、理解、推广情境教育,使情境教育之花在南黄海之滨的如东竞相开放。

2009年12月22日,我们迎来了幸福的时刻。李吉林老师应邀到如东讲学,同行者还有时任市教委副主任严清。在去南通接她返回如东的车上,李老师跟我谈到她学《易》,听百家讲坛,顿悟自己的行迹。交谈中,我对李老师说,从您的探究实践中,我体会到,每个人的研究最终都要从哲学上寻找答案。李老师深以为然。在谈到推广情境教育时,我向李老师汇报了如东的做法。严清出了个好主意:情境教育教师行动建议。到达如东少年宫后,李老师没有休息,听了如东老师交流学习李吉林的成长经历与体会后,就开始谈她30年的探索,娓娓道来,如数家珍。她的充满激情而又平和亲切的讲座赢得了全场教师的阵阵掌声。随后,严清精要地讲李吉林的人格特征,为大家深入学习李吉林开辟了新的路径。

2010年1月13日,我作为如东县教育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到南通参加市教育学会工作会议。零下5度的严寒,挡不住李老师对学会的满腔热情。我又一次见到了敬爱的李老师。

会议休息期间,我请李老师为我们《沿海教育》题词。李老师慨然允诺,“沙沙沙”的疾书声中,给我们留下了“让我们在沿海教育的沃土上,成长为一棵树、一片林”。情之深,望之切,使我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

在为《沿海教育》题词后,李老师又主动为我写了一段话——

“您的心血与智慧凝聚成金色的树种播洒在《沿海教育》的篇章之中。”

尽管由于匆忙,李老师把我的“震”字笔误成“镇”(因李老师当时还有其他要事,故而未让她重写),但李老师的厚爱与褒奖,让我喜出望外,同时又惴惴不安。说实话,我只是在学习推广情境教育的过程中,做了点自己应做的事情,编辑《沿海教育》也是这样。是如东从教育局到基层学校,从各级领导到一线教师的共同努力,方才有了今天如东情境教育市级实验区的蓬勃发展。可以告慰李老师的是她所开创的情境教育不仅属于南通,而且属于中国,不仅属于中国,而且属于世界。我们对她最好的纪念就是做一颗金色树种,努力成长为一棵树、一片林。

行文至此,思绪万千,吟成七绝一首,以表心迹。

 

七绝  痛悼李吉林老师

敛波濠水望星空,

屏息连山送乐童。

桃李不言蹊自出,

吉林情境映天红。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