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19年08月23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一版:要闻
2019年08月23日

这样的“大白话”,我们爱听!

□ 袁嘉翊

阅读量:528 本文字数:844

“你让我做ABC,我就做ABC,做完就没事儿了,这样是做不好工作的。”“从上到下,要把饭里的每一颗米都炒热。如果米里还带着冰,这就说明大家的思想还没有统一起来。”“我们吃饭,为什么吃到最后一口就饱了,那就说明前面的每一口都很重要。所以要学会过程控制。”  在近日的一次会议上,一位领导在讲话中,将十多句“大白话”贯穿始终,让笔者印象深刻。这些接地气的“大白话”实在、生动、有趣,打破了讲话稿习惯性的“套路”,用家常的语言,通俗易懂地解读政策、传达精神,有吸引力、有感召力,令人耳目一新。大家听懂了,自然就记住了。寥寥数语,就拉近了领导干部与群众的心,增进了领导干部与群众的感情,也更有利于工作的开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之江新语》一书中曾指出:“有少数干部不会同群众说话,在群众面前处于失语状态。在工作中,我们也经常看到一些领导干部觉得说“土话”不符合自己的身份,没有威信;也有一些领导干部习惯性地打官腔,觉得这才是为官之样,自然也就不会和群众说上体己话。其实这些为官理念和工作作风,都违背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初衷,是不可取的。

其实,语言的背后是感情、是思想、是知识、是素质。不会说话是表象,本质还是严重疏离群众,或是目中无人,对群众缺乏感情;或是身无才干,做工作缺乏底蕴;或是手脚不净、形象不好,在人前缺乏正气。因此,要想和群众拉近距离,不冷场,不尬聊,就需要说一些“大白话”,用平民化、生活化、本土化的语言,和群众产生共鸣。

如何说好“大白话”呢?这就需要各级领导干部走到群众中去,多敲一敲门,多坐一坐小板凳,多唠一唠嗑,多听一听群众的想法。你的架子放下来了,把一颗心放平了,群众自然愿意与你交心。走的泥路多了,听的土话多了,自然而然就能积累群众的语言,一些沾有生活气息的掏心窝子的话,就在不经意之中“蹦”出来了。群众听得懂、愿意听、喜欢听,还有什么工作开展不起来呢?

少一些官话套话,多一些平民语言;少一些照本宣科,多一些“大白话”,这不仅是作风的转变,更是党风政风的转变。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