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0年05月08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六版:如东记忆·人物
2020年05月08日

潜经新四军秘密交通线来到如东的文化明星(十二)

新闻巨子范长江(下)

□ 吴剑坤

阅读量:4726    本文字数:4832

 

范长江化装成商人,化名为“樊锡田”,作为桂林有利印务公司的代表,到武汉附近找李先念部队,可是没有找到。只好到武汉想办法借钱,并且办了一个去上海的通行证。到上海,设法找地下党,找不着,钱也用光了。于是向亲戚朋友借钱,后来都用完了,到山穷水尽时,才找到一起创办“青记”的恽逸群的一个亲戚,由此找到恽逸群,经过恽逸群,找到地下党。

地下党派了一个三十来岁的交通员史祥林同他联络,把他从武汉借的钱和上海借的钱都还了,并决定由他带范长江去苏北新四军,通行证也是他办的。范长江当时苏州商人打扮,剃了一个大光头。他们从上海乘小火轮在南通天生港登陆,夜间进入解放区。

 

范长江外出采访时留影

 

沈钧儒的皋东熟人圈

 

范长江的岳父沈钧儒,字秉甫,号衡山,浙江嘉兴人。中国民主同盟创始人,著名“七君子”之一。解放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民主同盟中央主席。毛泽东称其为“民主人士左派的旗帜”。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中举人,次年中进士。1905年夏,以新科进士资格受派去日本留学,入东京私立法政大学法政速成科政治部学习。1907年毕业后,又于选修科学习一年,于1908年回国。1912年加入同盟会,参与辛亥光复运动。

历史上,如东人崔珩、胡兆沂、王开疆、殷芝龄、刘季平等与沈钧儒有交集。

崔珩,字葱华,袁庄镇铁果村人。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以县、州试第8名进学。光绪三十年(1904年)赴南京院试未第。他在宁期间,与名士沈钧儒等结识,时而相与品诗论文,时而议论弊政,谈康梁变法,赞同孙中山先生革命主张,感情默契。崔珩的民主革命思想受到很大的开拓。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崔珩与弟崔平秋同时考取如皋师范学堂第一届简易科,为留日预备班生徒。次年(1906年)崔珩在预备班毕业后拟留学日本,因父亲病重,改为回乡从教,以兴办地方教育事业,启迪民智为己任。崔珩为刘季平表叔。1930年夏刘季平在南京不幸被捕,关押在镇江监狱。崔珩得悉派侄崔义吾陪同刘季平父亲刘逸东前往镇汇,以探监为名,将微型利锉暗藏于食物内送往狱中,刘季平与4名同监难友锉开脚镣,越狱脱险,继续参加革命斗争。

掘港人胡兆沂、丰利人潘恩元于1906年赴日,入东京私立法政大学法政速成科法律部学习,潘恩元于1902年中举人。胡、潘二人1908年与学兄沈钧儒同期回国。胡兆沂是如皋同盟会支部创始人,为首任支部长,1912年以国民党员身份当选为第一届民国国会众议院议员。沈钧儒开始为国会众议院候补议员,后来转正。1916年10月,国民党籍议员组织政学会,成为国民党内部重要政治派别。胡兆沂与沈钧儒都是政学会的骨干,胡兆沂为政学会政务部法务股委员,沈钧儒为政务部教育股委员;政学会1923年3月改为宪政社,胡兆沂为政学会政务部法制股委员,沈钧儒为政务部教育股委员。胡兆沂之子胡济民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王开疆(1890--1940),如东北坎人。15岁到南通受到实业家张謇的器重,后考入上海中国公学法律系。毕业后,于苏沪宁等地先后设立律师事务所。后来,他又去北京考取法官。袁世凯恢复帝制,王开疆因反对帝制遭到军阀的迫害,为脱险境,东渡日本,于日本东京早稻田大学法政科攻读法律专业。毕业后回国定居上海当律师,同时致力于教育事业尤其是法律教育事业。1926年夏,上海法政大学发生学潮,百余名学生在校董王开疆先生的带领下另立新校,在褚辅成、沈钧儒等人的支持下,成立上海法科大学,章太炎(炳麟)任校长,王开疆任校务主任,毕业于北京大学法律系的苴镇人季忠琢(忠琢)也在该校任教授。1926年8月24日张謇去世,上海法科大学的章炳麟、董康、王开疆、季忠琢等联名向张謇之子张孝若发出唁电:“张公使鉴:啬老云亡,薄海同悲,特电奉唁,并希节哀。”沈钧儒后来曾任上海法科大学校董。

1932年5月14日,上海邮务工会职工会招待会,沈钧儒等七人致词,团体代表之一、上海各团体救国联合会代表殷芝龄出席。殷芝龄为如东岔河人。

1938年12月15日在广西桂林成立了生活教育社。陶行知任理事长,如东双甸人刘季平与邵力子、黄炎培、沈钧儒、田汉、张劲夫、徐特立等组成理事会。

 

 

苏中履痕

 

1942年7月7日,范长江到达苏中,受到粟裕等新四军一师领导人的热烈欢迎。粟裕同志亲自主持欢迎大会,请他给部队演讲,介绍国统区的黑暗统治和人民革命斗争的形势,开阔了部队的视野,给指战员以教育和鼓舞。时为苏中行署主任的管文蔚回忆说:“我在苏中还会晤过范长江。他是著名新闻记者,他到时是白天,我热情地接待了他。时间似乎是1942年春天(笔者注:应是夏天)。他是位性格外向的人物,博闻强记。请他给我们的干部作报告,他总是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他后来当了新四军苏皖边区新闻学校校长,新华社华中分社社长。”

时在苏中四分区任通海区政治协进会驻会委员、总务委员,通海行署主办的《江涛报》主编陆天虹在《苏北忆旧》一文中写道:“在这年夏天,范长江同志到了通海。他是著名的记者和新闻工作者,他是在西南大后方受蒋介石迫害站不住脚,化装从香港上海绕道到华中解放区来的,在秘密交通带领下第一站到了通海。我得知消息后立即去他住的农民小院拜访,他得知我也在办报很高兴。

他畅谈了西南大后方国民党蒋介石的种种倒行逆施,逼得民主人土和进步文化人纷纷出走。接着又畅谈了苏联反法西斯战场的大好形势,认为希特勒的败亡只是时间间题。我们问他到解放区后的观感,他说刚刚踏上解放区的土地,空气完全不同,军民亲密无间和老百姓打成一片,到处是一片抗战的朝气,和国民党大后方完全不同。”陆天虹建国后曾任武汉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长江日报》社长兼总编辑。范长江当时不知道的是,一起创办“青记”的陈农菲(陈同生),两个月前,刚从通海工委书记兼主任的任上调往邻近的东南行署任工委书记兼主任。范长江离开通海地区后,在前往盐城的途中经过双甸地区。

邱升中学校友周远谋、钱来英、赵沅等人回忆录中都分别提到:1942年暑假期间,在双岔北区海河滩西大王庙,如皋(东)县委主办了以邱升中学学生为主体的三所中学的中学生暑期讲习班,名为夏令营,总共40多人参加,邱升中学同学居多数。讲习班邀请了从大后方来的范长江谈国民党统治区见闻,范长江的讲演在青年学子中产生强烈反响。邱升中学校友陈汝明则写道:“邹韬奋、曾一凡、林淡秋、蒯斯曛、赖少其、邵宇、范长江等人成了青年学生心目中的‘精英群像’”。

范长江本人对于苏中之行的记载,仅见于他在1967年1月所写的《我的自述》中,说他和交通员从上海“乘小火轮在南通天生港上陆,夜间进入解放区。不久到第一师师部见到粟裕同志,休息几天后,由他派一个营教导员带一个排护送去在阜宁附近的新四军军部,沿途过了许多封锁线,约七八月到达军部,找到了陈毅。他说他们早已收到重庆中央局的电报,知道他要来新四军。”。

 

范长江

 

北上以后

 

由于途中困难重重,这一走竟历时九个月。范长江终于来到苏北。这时新四军军部已在反“扫荡”中转移到阜宁停翅港。1942年8月26日,范长江来到停翅港。9月5日,新四军军部举行欢迎范长江的文艺晚会。陈毅军长及文化界同仁钱俊瑞、杨帆、黄源、胡考等到会欢迎。

刚进解放区,长江就发了三篇通讯到延安。《解放日报》以

“名记者范长江报道苏北根据地观感”为题,在显著地位刊登。毛泽东旋即致电陈毅“范长江头两篇通讯很好,已载解放日报及广播,第三篇不适当,故未发表,请向他说明目前政策,并代我向他致慰问。”

9月底,在范长江与新闻界同仁的共同努力下,“中国青年记者总会华中办事处筹备会”和“盐阜区青年记者分会”同时宣布成立,并设立了对外宣传的新闻发报电台。

在陈毅的支持下,范长江着手组织成立了新华社华中分社,并担任分社社长,同时兼任华中局、军部机关报《新华报》报社社长。华中分社成立后即开始向延安新华总社发稿,报道新四军及华中根据地的抗日斗争消息。

范长江继而又先后建立了淮北支社、苏南支社、苏中分社、淮南分社、苏北分社、浙东分社等,形成一个庞大的通讯网络,使新四军坚持敌后艰苦抗战的真实情况被传播到海内外。

1942年底,日军集中兵力对抗日根据地实施战略大“扫荡”。范长江带领华中分社随军部抵达淮南盱眙县黄花塘。在这里,范长江继续负责新华社华中分社的工作,并领导大众剧团开展群众文艺实验工作。1943年五六月间,范长江夫人沈谱在陪同她的潘汉年夫人董慧和地下交通员何荦的带领下从上海秘密来到范长江身边,任新四军卫生部文化教员,在淮阴与江上峰等筹组华中文化协会自然科学协会。沈谱离休前任轻工业部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副主任,是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

1945年范长江在淮阴创办《新华日报》(华中版)并任社长兼总编辑。1946年2月,创办中共第一所新闻学校――华中新闻专科学校,任校长。

1946年8月17日下午,在江苏省如皋县县城东门外,年仅21岁的新华社女记者叶邦瑾被国民党反动派极其残酷地杀害。新华社延安总社全体同志悼文刊登在延安《解放日报》上,并电发各解放区。延安的电文说:“电悼叶邦瑾,学习她坚贞不屈的精神。”“叶邦瑾真不愧为是共产党员与解放区新闻工作者的模范。”当时,范长江特地给叶邦瑾在掘港的亲属发了唁电。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共中央代表团由重庆迁往南京,范长江被恩来同志指名任代表团新闻处处长,并担任中共对外发言人。范长江日夜战斗在恩来同志的身边。国共谈判破裂后,范长江随周恩来同志撤回延安。范长江随中共中央和毛泽东撤离延安转战陕北,他主持了新华总社和延安《解放日报》的工作。

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时任新华总社副总编辑的范长江创办北平解放后的第一张党报――《人民日报?北平版》,并创建新华社北平分社。同年5月范长江又赴上海,任上海市军管会文委会副主任,并兼任《解放日报》社社长与总编辑。10月,范长江被任命为中央人民政府新闻总署副署长。1950年1月,又被任命为《人民日报》社社长。

建国后,范长江还先后担任过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副秘书长、国务院第二办公室副主任、国家科委副主任、中国科协副主席、党组书记等领导职务。特别是1956年,国家在向科学技术进军的新形势下,他服从党的安排到科技部门担任领导职务。他参与了制定国家第一个12年科学规划的组织工作,组织参加了1964年和1966年中国首次举办的国际性的科学讨论会与物理学讨论会等科学界的历次重要会议,为国家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文化大革命”期间,范长江受到“四人帮”的残酷打击,于1970年10月23日在河南驻马店市确山全国科协“五七”干校被迫害致死。1972年10月12日,沈谱与几个孩子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要求解决丈夫范长江的问题,把信送到中南海。几天后,恰好是范长江的生日(10月16日)那天,毛泽东在信上作了指示,认为范长江属于人民内部矛盾应按革命干部对待。1978年12月27日,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隆重举行了范长江追悼会。胡耀邦代表中共中央致悼词,正式宣布为他平反昭雪,恢复名誉。

1961年9月,范长江在南京参加了南京大学纪念鲁迅先生诞辰80周年的活动后,激情地写下了《纪念鲁迅先生八十诞辰》一诗:

横眉冷对众虎狼

俯首甘为牧牛郎。

层层迫害骨愈硬

种种欺蒙瓦上霜。

手无寸铁兵百万,

力举千钧纸一张。

坚持真理勇战斗,

先生火炬照四方!

这首七言律诗,寓意深邃,发人深省。诗中充满∫对鲁迅先生的崇敬之情,特别是“手无寸铁兵百万,力举千钧纸一张”这两句,既是对鲁迅人格和作品力量的真实写照,也是范长江对自已数十年新闻工作经历的由衷感慨。范长江高尚的思想品格、卓越的新闻才干和深刻的理论见解,已经成为中国新闻界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他在1938年1月为《新华日报》创刊纪念题词“为中华民族之独立与自由而呼号”,就是他一生精神的写照。

1990年,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通过决议,设立“范长江新闻奖”,激励中青年新闻工作者成为“范长江这样的记者”。2005年,范长江新闻奖、韬奋新闻奖合并为长江韬奋奖,是经中央批准常设的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最高奖。其中,长江系列面向从事新闻采访报道,新闻类节目播音、主持为主的新闻工作者;韬奋系列面向从事新闻编辑、新闻评论、新闻校对、新闻类节目制片为主的新闻工作者。设20个获奖者名额,其中长江(记者)系列10个,韬奋(编辑)系列10个,可以缺额,不能超过。

 

 

 

 

主要参考资料

四川省内江市政协文史委编,《內江文史 第26辑》,2009年。

卞龙,常浩如著,《铁军文华  新四军中的文化名人》,华文出版社,2018。

蓝鸿文著,《范长江记者生涯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9。

陆天虹著,武汉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编,《陆天虹文集》,武汉出版社,2001。

无锡市南长区政协文史委编,《南长文史资料》,1995。

如东县政协文史委编,《如东文史资料  第4辑》 1988年。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