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1年01月28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四版:如东记忆
2021年01月28日

围垦二三事(2)

□ 缪仁德

阅读量:1207 本文字数:1708

短短10多天围垦工地生活是我走上社会面临的首次大考,特别是那艰苦的生活环境对我们每个参战人员来说都是一次考验。以吃来说,在那温饱尚未解决的年代。由于粮食亩产还不到400斤,除了交售征购粮,队里提留储备粮外,分到户的口粮根本不能满足食用。而上工地吃饭尽管不用计划,但还得用胡萝卜或到海安角斜购买山芋掺和煮饭以填饱肚子。围垦期间,一般营排都会吃上几次肉。我曾看到有几个工棚前还扣着肥猪,拴着,这是后方大小队(村组)犒劳的。我们大队却无能力买些猪肉。

尽管如此,我们却意外地偿到了一次野味,饱了民工的口福。那是一个月光朦胧的晚上,一名挑水工返回途中,一只倒霉的野兔撞死在水桶前,让1排的民工解了一下馋。那时的1双胶鞋仅值3元多一点,但大多数人还是买不起,所以只好穿着草鞋或蒲鞋上工地,还有些人干脆赤着脚干活。由于海风咸湿,为防腐蚀,大多数民工穿着并不能御寒的旧棉袄、棉裤(或球裤),工地上挑泥人群川流不息,往往是汗流夹背,一旦休息,极易感冒。如遇下雨,防雨工具又成了很大问题。由于那时市面上没有雨衣、雨披可售,大多人只能穿着用茅草编织的蓑衣,有头路的人不知从什么方搞来了薄膜,请缝衣工缝制雨衣雨裤,既防风又防雨,且又十分轻便,工地上的雨具成了民工眼里的奢侈品。

围垦工地的艰苦生活,我至今都没有忘怀,这样的情景,现在的年青同志恐怕难以体会到。而对我这个刚工作不久的年轻人来说,身临其境,得到了一次历练。这为我后来到公社机关工作打下了基础。那时的公社机关干部个个都与农业打交道,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是不能干好工作的,比如干旱到来时,要不分日夜地组织抗旱;涝灾来临时,多数人往家赶,而我们却要往外跑,冒雨检查田间积水,一旦形成水灾,就要立即组织排涝;而每年台风季节,为确保海堤安全,还要动员民力顶风冒雨到海堤防汛。参加了栟北围垦锻炼了我,充

实了我,特别是对海堤施工标准,技术要求、防汛抢险有了较为理性的掌握,这就为我在1994年指挥洋口乡在斜港闸河南滩匡围得以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世纪90年代,沿海海洋捕捞业迅猛发展,前景看好的海水养殖势头有增无减。洋口乡在斜港闸河南有大片滩涂,如果围垦用作海水养殖是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乡党委锁定这块宝地,决心抓住机遇,实施围垦,发展经济,造福全乡人民。1994年3月,乡政府具报告,4月获县政府批准,6月又获市水利局批准。乡党委讨论决定成立斜港闸河南滩匡围指挥部,并由我这个分管农业的副书记担任总指挥,并邀请栟茶区水利工程员杨德瑞同志担任技术总顾问,其后组织专业技术人只对拟围海堤走向实地勘测、放线、打桩,制定施工方案。这次施工采取人机结合的施工方法:对地面高程6.0以下部分由人工挑抬内外围堰和隔坝(每50来长为1个),然后用泥浆泵吹填至8。对全线唯一的一处长70米、地石高程一2.20米的缪家丫子险段,指定范园(现池塘头村)、老庄和童桥(现为新坝村)3个“尖刀”村负责施工。

工程开始前,乡村分别召开会议,层层统一思想,大力宣传发动。乡村还多次召开广播会议,使围垦意义、要求、前景深入人心。由于事前工作细微,透彻到位,极大调动了全乡人民参与围垦的积极性。11月23日是开工之日。清晨,乡村广播同时发出了出征动员令。天一放亮,3500多名民工参与围垦的战斗在全线打响,大家严格执行施工须知。第10天,围堰雏形已呈现在人们视线中。事不如愿十有八九,没想到12月20中午涨潮时分,8级狂风掀起巨浪如排山倒海般直冲缪家丫子,险情随时能对围堰造成威胁,如不采取果断措施,围堰一旦浅溃堤,围垦工程有可能将前功尽弃,其损失将十分惨重。在这关键时刻,指挥部从防汛民工中紧急抽调1000多人投入抢险,一边从内堤取土加高,一边组织民工下水排成“人墙”,以减轻海潮对堤身的冲刷。经过两个多小时抢险,终于保住了围堰。退潮后,又立即加土夯实外围堰,并将此处的1:5外坡扩大到1:10,同时新增了二级坡,以确保万无一失。抢险的情景至今仍在我脑海中常常浮现。

1995年1月5日,全线完成内外围堰、隔坝及1700米供水河开挖任务后,1月10日,8台泥浆泵同时开始对堤身不停吹填,到4月底,吹填任务结束。为确保堤身安全,另对两条无名小港汊又筑坝加土补齐内外青坎,并统一放流补平,至此,长1705米的海神堤围垦宣告竣工,围成面积1005亩。万万没想到的是,这次小规模的乡级围垦竟开了全省乡级独立围垦之先河。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