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1年06月30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四版:国学
2021年06月30日

“学而第一”第二章(下)

□ 梦秋

阅读量:822 本文字数:2474

继续学习《论语》学而篇第二章: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有子说“君子做事有一个特点,就是什么事他都抓住根本,根本建立了,道德,事业就会依此而生。而孝顺父母、友爱兄弟,这就是仁的根本、是道的根本。”

上堂课我们介绍过这一章是有子勾勒出了儒家学者“从凡入圣”的学习地图,教育的起点从家里小孩心中的“孝悌不犯”慢慢发展出治国平天下的内圣外王。

儒家教育从“士”到“圣”贯穿始终的就是一个“仁”。《中庸》说“修身以道,修道以仁”。什么是仁?做一个人不是独立于世,始终活在人群中。不能想怎样就怎样,按照自己的想法,好吃多吃点,好喝多喝点,活儿别人多干些,说话还要处处高人一等,谁愿意和这样的人相处?一个集体要是多几个这样的人,就会天天斗争,不可能和睦。我的老师说,“仁”这个字是一个单立人加上二,“二”字上面一横短,下面一横长,意思是下面要承接着上面的;做人要承接着别人,观待别人安立自己的位置。“仁者爱人”,你想成就事业,就必须要配合别人,考虑到别人。《中庸》上说“所求乎子以事父,所求乎臣以事君,所求乎朋友先施之”自己当父亲希望儿子怎么对待自己,那么当儿子时就这样对待父亲;自己当领导时希望员工怎样做,那么当员工时就怎样做;自己希望朋友怎样对自己,那么自己就怎样对朋友,这就是仁。如果我们以这样的心和人交往,谁会不喜欢我们呢?“推己及人、观待别人”这件事不是一蹴而就,一个人不可能十八岁之前只考虑自己,十八岁之后一下子就考虑所有人了。考虑别人是从小养成的习惯,所以,要子弟从小在家,从克制心中的犯开始,令心和顺,再透由对父母的知恩念恩、爱敬存心,训练自己,这就是学仁开始地方——在家行孝悌。

有人想不明白,“弯弯绕绕就想为自己,巴不得全天下人都对自己付出才好”,以这样的心情,是绝不可能在社会取得成功的。世间最大的误会就是很多人认为自私是可以自利的。儒家教育早就注意到:我们要想成功、快乐、必须学会配合别人,帮助别人。学着从别人的角度看问题,乃至帮助别人解决问题,你能解决别人的需要,才能真正利益到自己。如果不这么做,生命就只是在浪费时间。

我们看一下世界成功人士。日本企业家稻盛和夫一生做了3家五百强企业,他总结成功经验时说“动机至纯、私心了无。”扎克伯格希望建立一个人们可以交流的平台。而造火箭的马斯克希望地球毁灭时,他可以送人类到太空去生活。成功的人都是想为别人解决问题的人,你帮助的人越多就越成功。“先施之”就是谁先做出对别人好,谁就先得到别人的爱与信赖。一个人只有跳出自己,生命才是真正的开始。卡耐基说,一个人的成功15%取决于他个人能力,85%是靠表达思想、唤起他人热情的能力。有一个全球著名的领导力战略咨询公司评估了18个国家20个行业的15000多名商业领导人。结果发现与他们商业表现相关度最高的,不是个人技能才华,而是他们的同理心——就是这个人是不是能够“鼓励、团结和激发他人”。这就是领导力,也是《论语》告诉我们“仁者爱人”的能力。团结带动他人的能力,才是当今世界的稀缺资源。

儒家教育最可贵之处,就是明确告诉我们这种能力是以什么为根本而一步步成长的?就是孝悌之心!从小在父母兄长身边学习孝悌,学习体会父母兄长的心意,对父母尽孝心,对兄长尽悌,然后渐渐扩大到所有的朋友亲人、直至生命万物。《诗经》上说“心乎爱矣,遐不谓矣,中心藏之,何日忘之。”遐,就是远,虽然关系很远,心中也一直怀有这样念头,一心一意地想配合别人,对别人好,这就是仁。以爱亲之心爱天下人,就是孝的增广。

《中庸》说“仁者爱人,亲亲为大”。爱人,一定从爱自己亲人开始。《孝经》说“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一个人对父母双亲都不能爱敬却说爱天下人,这有悖于德和礼的升起次第。一个人对他付出最多的父母都不能爱,就不会爱别人;对给予他最多的父母都不能恭敬,就更不会真心敬别人。所以,对父母的爱敬之心是一个人活在世间的情感底线。从孝亲开始的爱就是人类情感原点,再扩大到对待君王的忠,对朋友的信,都是同一个心,同一个理。朱子说:“德有本,本立则其道充大。孝悌行于家,而后仁爱及于物,所谓亲亲而仁民也。”大人之学,始于对父母兄长的用心,这是生而为人最基本的操守。所以君子务本,孝悌就是人的根本。成就事业、成就道业都靠这个根本。做任何事都要抓住根本,成为君子也要抓住根本。我们文化的根本是孝悌。做人最基本的是要在家里孝悌。活在世间,如果一份真诚的爱意对父母兄弟都建立不起来,就算是学得满身本领,对他人也不会有什么用处。毒疫苗、毒奶粉、地沟油,这些都是有本领但没有爱人之心的人干的勾当。

林则徐说:“父母不孝奉神无益”。每天拜神,眼前的父母不去尽孝,没有意义;“兄弟不和,交友无益”,最亲的手足都不去爱护,你的交友都是带目的的,不是真正情谊。“存心不善风水无益,行止不端读书无益,心高气傲博学无益,做事乖张聪明无益。”没有仁爱之心,才能就是争夺利益的狡诈之术,对世界不会产生好的影响。

中国人都想成为君子,成为君子也要抓住君子的根本,君子的根本就是仁,仁的根本就是孝悌。教育人要先从孝悌开始,这也是中国祖先传下来的经验,也是中国人独有的文化。不是说外国人不孝,而是他们的先辈没人明确指出这一点。这是中国文化累积建设出来的真理。做人处事,如果完全不了解自己文化,学其他国家,也不一定能学得好。

学问的根本是什么?在于做人。教育就是育人,在人的基础上教,先是一个人,进而再做一个士,再向上才是对他人生命有所贡献的君子,再由此向上成圣成贤。而做人最根本就要有人的情感,情感根本就在培养孝悌之心。有人疑问说:“儿女长大不去打拼,倾尽心力照顾父母,那社会怎么发展?”我们不妨想一下:一个人孝顺父母会怎样孝顺呢?养父母之身?还是养父母之志?天下有哪一个父母生下孩子,就只希望孩子陪自己终老,不希望孩子有所作为的?都是盼望孩子成龙成凤,自己倾尽心力也愿意帮上一把。所以一个真正孝顺的孩子就更会知道,决不能虚度此生!进而方方面面严格要求自己,让自己成为对国家社会有利益的人才,以显扬父母的恩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