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2年02月14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二版:综合新闻
2022年02月14日

冯平:20年种下2000棵柞榛树

□ 全媒体记者 袁嘉翊 姜宁惠 宫向群

阅读量:472    本文字数:1191

 

正月里,趁着天气晴好,68岁的冯平揣着工具,又“钻”进了屋旁的树林里。“他总是不放心自己的‘宝贝’,天天都要去瞧一瞧!”一旁的老伴儿打趣道。

是怎样的一片林子,让冯平心中常挂念?抬眼望去,只见一支支向上锋利生长的“宝剑”,正细细密密地排着队伍。“你看,这就是柞榛!”冯平自豪地告诉记者,柞榛是一种常绿小乔木,木质细密坚韧,纹路不输黄花梨,更胜于红花梨、水曲柳,是我国古典家具的珍贵木材之一。

木匠出生的冯平,是河口镇龙坝村人,打小就跟木材打交道。那时候,他用得最顺手的家伙什儿——木刨子,便是取自柞榛木。近百年来,柞榛常被用于南通农家的木犁、斧锯柄等农具制作,《本草纲目》曾称“此木坚韧,可为凿柄,故俗称凿子木,方书皆作柞木。”而柞榛家具又被称为南通农耕和家具的“活化石”。大收藏鉴赏家王世襄、马未都曾先后出过书,称“柞榛家具出在南通”,地域性极强,但是因为此树生长缓慢,百年以上才能成材,又极易虫蛀,和紫檀一样,十柞九空,十柞九弯,树干沟槽多,即便是不空洞的原材制成后的利用率也不超过25%。近年来,成材的柞榛树并不多,而成片的柞榛林则稀有。

随着年龄的增长,冯平的木匠活儿做得少了,但是他对于柞榛木的喜爱并没有消退,而是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栽树育苗上。近20年来,只要哪里有苗,他就去买;只要有地,他就去种。渐渐地,自家8亩多地被划出了一半,栽培了近2000棵柞榛,树林里也多了一个忙碌的身影。

满手大大小小的划痕、衣服上星星点点的破洞、裤腿上沾满了泥点子……这些都是冯平平日里“钻”林子看“宝贝”的印记。跟着他,记者也“钻”进了林子,稍不注意便被柞榛苗旁逸的小刺尖扎到,这一个个小刺尖好比枣核,又似图钉,坚硬无比,仿佛在告诉别人,千万不要轻易把玩。但是冯平并不在意这些,他笑着说,要想长好柞榛,这点怕什么,只要它们长高长直了,刺尖也就没有了。只见他熟练地拿来笔直的竹竿,用绳子绑在树苗上用于定型。他告诉记者,待到树苗长大些,就要给它“解绑”,防止出现勒痕,“柞榛树一定要直,将来才能成材。”除此以外,他还要修剪树苗的枝条,等树苗长到一定高度后,再进行移栽,确保有足够的光照。

在冯平的影响下,老伴儿、儿子也成了这林子的“园丁”。“去年刮台风,倒了好多小苗,我们全家都心疼得不得了,冒着风雨,把树苗一根根扶起来扎好。”冯平的老伴儿说。

“我看着柞榛林一点点变大,这么多年来,冯老日日夜夜都围着这林子转。”顾页是冯平的邻居,同时也是河口镇龙坝村党总支书记,他激动地说,“冯老用心用情坚持栽树育苗,既保护了乡土珍稀树种,也保护了生态环境,对附近河道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给大家作出了很好的示范。”

“现在林子里树龄10年朝外的只有200棵,其中最粗的才15年,离成材还有很多年。”冯平摸着树感慨万千,“我快70岁了,只要还有体力,我会继续干下去,再买一些新苗,再扩一些规模。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栽树,儿孙们才好乘凉!这是长久之事,急不来!”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