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2年08月26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八版:特刊
2022年08月26日

匠心铸就高品质

——如东经济开发区劳模纪实

阅读量:992 本文字数:2788

近年来,如东经济开区大力弘扬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劳模精神,努力营造学习劳模、争当劳模的浓厚氛围,组织动员广大职工立足岗位、深入钻研、勇于创新,不断提升工作能力和职业技能,为全区产业转型升级、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用劳动精神成就事业精彩

 

见到印宗山的时候,他正在车间里专心致志地进行设备焊接预热。 印宗山从18岁开始接触电焊,2006年,加入南通科赛尔机械有限公司,多年来,他在平凡的岗位上,以忘我奉献的精神和精湛绝伦的技艺,认认真真焊好每一道焊口,在焊花飞舞中演绎着精彩的人生,先后获评南通市先进工作者、江苏省劳动模范。

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焊工,必须具备精湛的技艺。面对新的设备、新的工艺和新的要求,印宗山加快学习的脚步,先后取得压力容器焊工资格证(包括手弧焊、埋弧自动焊和氩弧焊等)12项以及EN287-1欧洲焊工资格证。他凭借着过硬的专业技术解决了客户的难题,为公司赢得了不少订单,他也成为公司各项技术革新的主力,先后参与技术革新项目数10个,为企业的发展做出很大贡献。此外,他还开展“师带徒”结对帮扶活动,将所学到的知识和积累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班组成员,在他的“传、帮、带”下,班组产量及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有时候是顶着寒风在20米的锅炉上干几天,有时候是大热天闷在罐子里几个小时焊一条缝,有时候铁水一不小心溅在脚上,结了一层厚厚的痂,经常旧痂未脱,新痂又起。”在公司十几年间,印宗山已经记不清自己完成了多少次高难度的焊接任务,参与了多少项重大设备改造工程,解决了多少个焊接技术“疑难杂症”,但手上、脚上,一块块伤疤就是最好的印记和勋章。“这是我的事业,是我挚爱的工作,这辈子我离不开它。”面对家人的质疑,印宗山坚定地说。

近年来,如东经济开发区适应新形势,树人育人,挖掘整理了全区16名劳动模范、如东十大工匠的先进事迹,遴选10名一线职工名嘴,组建职工宣讲团,开展“劳模精神进百企”宣讲活动,来自全区59家企业8700多名员工参加了观摩学习,激发了职工见贤思齐,争创一流、争当劳模的工作热情。如东经济开发区工会主席张晓峰介绍:“2020年初,开发区在企业开展‘员工能绩提升333工程’,利用3年时间,对技师、等级工和普工3种类型的3000名职工分期培训,切实提升产业工人专业技能,努力培植劳动模范、大国工匠先进典型,推动企业的发展,目前,全区职工中级职称1260人,高级职称223人,技师132人。”

 

以工匠精神铸就“匠心品质”

 

江苏如通石油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产品研发总监陈世龙于1999年加入企业,二十几年间,他主持和设计开发了30多种新产品,获得国家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20余项,先后被评委企业技术创新先进个人、十大杰出青年、如东县第七轮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科技兴县功臣等,2016年又被授予省劳动模范称号。

为了搞好新产品开发,陈世龙挤出时间自学油田钻修井知识,主动深入油田、井队学习了解油田钻修井技术及发展趋势要求,并对新产品进行调研试用。在生产现场,碰到危险是常有的事,他曾在十几米的高空中,乘着吊篮检修设备,曾在去山顶的途中,遇到山体滑坡……尽管困难重重,但陈世龙说,要想设计出好的产品,就必须深入到油田现场与工人打成一片,这样才能了解到钻井机械的“短板”,以便更好地改进设计新产品。他以技术工作者锲而不舍、勤奋进取的精神,刻苦钻研,勇攀高峰,用聪明的才智和勤奋的工作,换来了一个又一个丰硕的科研成果,截至目前,他所开发的新产品累计给企业产生经济效益9600余万元。

陈世龙是如通股份劳模创新工作室的杰出代表。自创建以来,劳模创新工作室

以推动企业创新发展为目标,进行技术革新、效率提升等方面的技术攻关,去年,企业研发的新产品液压吊卡销售额达6000多万元,同时累计实现降本增效769万元,为企业盈利水平的提升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技能人才是建设人才强国的重大措施,是解决就业矛盾的根本举措,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基础。“一直以来,如东经济开发区鼓励企业以劳模创新工作室为抓手,大力培育和培养技能人才,鼓励企业职工进行技术革新、工艺改进等,组织企业开展群众性劳动竞赛、技能比武、技能竞赛活动,加强对劳模工匠的服务管理,完善劳模、工匠人才评选机制,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更多的工匠人才。”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倪德智介绍,目前全区330家企业,建成了3个劳模创新工作室,接下来,开发区将进一步加强“劳模联盟“工作室的创建,将劳模创新“薪火工程”,点燃万众创新“星星之火”作为全区探索创新服务发展大局的一个新平台、新载体、新名片。

 

以劳模精神谱写发展新篇章

 

江苏海力风电设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许世俊是一个由普通工人成长起来的企业家,四十多年来,他将一个负债近700万元的棉花机械厂,发展成为一个“新能源+制造业”的高新技术企业,深耕海上风电产业,在转型升级中不断做大做强,在2021年海力风电实现营业收入54.58亿元,利税15.54亿元。华丽转型的背后,见证了他大胆创业,锐意进取的精神、见证了他坚持改革,敢于创新的担当和情怀,他先后荣获江苏省优秀企业家、南通市劳模、江苏省科技企业家、如东县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在企业的发展历程中,每一次新上项目、研制新产品,许世俊都扑在一线,与技术骨干、生产工人一起攻克技术难题。研制国内首台海上风机多桩导管架基础平台时,他自始至终与工程技术人员一起克服海上运输等技术拦路虎,不到8个月交付使用。由他牵头开发的海上大功率导管架基础承载平台被列入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和江苏省首台重大技术装备,填补了国内空白。

凭借着前瞻性的战略眼光,许世俊书写了国内海上风电配套设备生产诸多第一的成绩。在他的带领下,不断加强产学研合作和创新载体建设,让科技创新驱动“海力”发力,到目前,海力风电获得专利授权120多项,其中发明专利授权9项,海力风电是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基金和江苏省工业支撑计划实施单位。

在许世俊心中,企业就是自己的孩子,从培育、出生到成长,历经大大小小、各种各样的困难,才带着企业走到今天。“企业不属于个人,而是属于这个社会,我作为这个企业的领头人,有责任有义务把企业经营好。”阅尽征程好风光,更有胜景在前头。如今,许世俊带领全公司员工以更加饱满的工作热情,发扬成绩,敢赢敢行。因为他明白,自我有一份执着的追求,继续带领企业在创新路上砥砺前进,扎根深海,干事创业,做一名出色的"风电产业探索者、组织者、引领者”,他将把企业做大做强,为我县社会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让“绿色”“低碳”成为如东最亮眼的名片。

劳模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精神。像许世俊这样的企业家劳模在全区还有不少,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内努力拼搏、不懈奋斗着,带领企业逐步发展壮大,推动如东经济开发区乃至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为了充分发挥企业家劳模的示范引领作用,开发区本着支持劳模、宣传劳模、服务劳模的理念,为劳模搭建干事创业的平台,加大劳模精神的宣传力度,以劳模的先进事迹感召职工,用劳模锐意进取的精神引领职工踏上开发区发展新征程。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