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2年09月01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一版:要闻
2022年09月01日

满怀信心向前进

——六论贯彻落实县委十五届四次全会精神

□ 本报评论员

阅读量:416    本文字数:1411

县委十五届四次全会分析当前形势,强调全县上下要在把握大局大势中坚定信心,“挑重担、扛重责”,以如东跨越赶超的实际成效为全市发展大局作出更大贡献。

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交织,经济发展面临复杂环境。困难和挑战明显增多,各类衍生风险不容忽视。越是在这个时候,越要树立坚定的信心。但信心不是一种孤立的精神状态,而要建立在合理而坚固的思想基础之上。

“无须自我怀疑”,这是此次全会报告在谈及信心问题时提到的六个字。人不自信,必多自疑。适度的自我怀疑是正常的,有时甚至是健康的,会防止因过于自信而变得傲慢,但过度的自我怀疑则会将事情推向反面,这也正是制约地区发展的消极集体状态。从心理学角度看,过度自我怀疑源于对“客观现实”和“主观现实”界限的泯灭,惯于用后者替代前者。的确,过去如东的发展速度相较其他地方要慢一些,即便是现在,对比先进发达地区也仍有差距,但若以此设疑,脑海里总认定一个不太乐观的“现实”,那便落入形而上学的桎梏了。

“如果要看前途,一定要看历史。”既有的经验揭示了规律,把握了大势,对当下具有深刻启示。从今年上半年情况看,尽管受宏观形势和疫情等多重因素影响,GDP增速放缓,但仍稳中有进,保持在合理区间;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工业应税销售等重点指标总量或增幅保持全市领先;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现全市唯一正增长。如果把时间轴再拉长一些我们还会看到,5年来全县地区生产总值每年跨越一个百亿台阶,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排名跃升至33位;金光、桐昆等多个百亿级项目落地达产,11个海上风电项目全部建成并网,LNG接卸量屡创新高。重特大项目投产达效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充足后劲,多重国家战略带来一系列政策红利,让实体经济优势具有抵御风浪的更强韧性。这些客观现实充分证明,在岁月的演进中,如东始终保持着“稳”的基础,“进”的态势,前行多有险阻,从未后退半分。这样的局面,足以支撑起我们面向未来的充沛信心。

但这只是硬币的一面。信心源于已经积累的成功,更关乎即将创造的惊奇。“智术之士,必远见而明察。”多数人因为看见而相信,只有少数人因为相信而看见。数十年来,如东不仅完成着发展的使命,更始终在一种理想主义的感召下,调整自身的坐标。前方无路,自己便做成路;前路无光,自己便做成光。上世纪末白手起家筑港造梦如是,新世纪以来苦心孤诣绘就绿能产业版图亦如是,都是在一种无所依傍的情况下,成为“因相信而看见”的孤勇者。大凡理想愿景,均难言切近可及,信念的来源,在于洞见、卓识,当然还有一点真正的英雄主义。正是有了这样的信念感,我们才能用一个个成功和奇迹,让理想变现,并由此诞生包括围垦精神、中天精神、洋口港精神等在内的精神谱系。

行动是对信心最好的监护。今天,进入“跨越赶超新阶段”的如东,遇到新的机遇和挑战,渴望新的光荣与梦想,理应延续那份崇高的信念,这就需要全县各级党政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不仅将信心理解为经验的总结,更要将信心标注为行动的刻度,由此建立起一种更为深邃的历史感、更为扎实的紧迫感,甚至在部分领域保持一种危机感。不迟疑,不畏难,坚定将发展的“油门”踩下去,以更开阔的胸襟看待事业浮沉,用更多创造性、突破性的办法举措,使疑虑和困惑在持续探索中渐次消融,又使局部探索成果延展成为整体的发展效应。

大舸中流下,青山两岸移。发扬历史主动精神,在乱云飞渡中把牢正确方向,在风险挑战前砥砺过人胆识,山河万里,乘风好去,我们有理由朝着一个更加壮阔的未来,满怀信心向前进。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