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2年11月09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四版:文艺
2022年11月09日

平易流畅戚雅仙

□ 越 明

阅读量:1626    本文字数:2253

说实话,对于戚雅仙,我了解得并不多,看她的戏还是小时候记忆中的《白蛇传》,感觉她的唱腔十分的朴实,不追求华丽的色彩,非常的平易流畅,尤其是“合钵”,戚雅仙唱得如泣如诉:“为妻是千年白蛇峨眉修,羡红尘远离洞府下山走。初相见风雨同舟感情深,托终身西湖花烛结鸾铸。以为是夫唱妇随共百年,却不料孽海风波情难酬。为了你兴家立业开药铺,为了你端阳强饮雄黄酒,为了你舍身忘死盗仙草,为了你水漫金山法海斗,为了你不听青儿良言劝,为了你,断桥硬把青儿留。”深深地被戚派唱腔所吸引。后来看香港拍的电影《王老虎抢亲》,毕春芳、戚雅仙配音,虽然是不见其人,只闻其声,但一听便知是她的演绎。直到现在我还是不明白,为什么导演林欢(金庸)不请两位大师参演,而是用她俩的配音?

戚雅仙原籍是浙江余姚,出生在上海,在上海一个名叫“陶叶剧团”的科班里学的戏。学员3年满师后,就在当时专演越剧的大来剧场演出。这个剧场的主要演员是袁雪芬,戚雅仙作为科班的尖子,经常为她配戏,还和袁雪芬一起灌了《明月重圆夜》的唱片。这是她录制的第一张唱片,那时她刚满18岁。戚雅仙十分佩服袁雪芬的为人,唱腔上也是一腔一板地模仿袁雪芬,有着“袁派小花旦”的雅称。后来,戚雅仙离开了大来剧场,先在芳华越剧团和尹桂芳、竺水招同台,又参加玉兰剧团,和徐玉兰合作演出,参加《国破山河在》《风流王孙》《同病相怜》等剧演出,其中和徐玉兰合演《香笺泪》一剧风靡越坛,戚雅仙如泣如诉的唱腔,赢得了很多女性观众的同情之泪,使她在越剧观众中的影响逐渐扩大,成为当时越剧界杰出的后起之秀。

上海解放后,戚雅仙和毕春芳组建了合作越剧团,主挑旦角大梁,唱腔也在袁派基础上有了新的变化,嗓音变沙,非常接近口语,使人更加容易听懂,有亲切感,同时,她吸收和融化了其他越剧演员的唱腔,采用越剧老调、绍兴大班以及其他剧种的曲调,为我所用,逐步形成了朴素流畅的戚派。

1957年4月,为在嵊县建立“越剧之家”,“越剧之家”上海市经济委员会成立,袁雪芬任常委会主任,尹桂芳、戚雅仙为副主任,王文娟、魏素云等10人为常委。集资采取义演形式,至1959年2月止,共筹义演款37202元。1958年2月1日,合作越剧团在瑞金剧场上演古装喜剧《王老虎抢亲》,由红枫编剧,李卓云导演,戚雅仙、毕春芳、陈金莲、潘笑笑主演。

戚雅仙十分重视在唱腔的变化,她认为应该做到“在变中有不变,不变中有变”,变的是风格的稳定性,变的是运用中的灵活性。比如,她演《白蛇传》“游湖”,《玉堂春》“会审”、《血手印》和《林冲》中的“公堂”,都用了“男调”,唱腔的骨架也大致相仿,但人物性格、思想感情、具体情境各不相同,曲调的情绪和唱法也不一样。“会审”是“叙述性”的;“游湖”抒发的中人物的愉快心情,而《血手印》中的“公堂”表达了王千金对平反丈夫的冤狱充满希望……这些唱腔,都有戚派的鲜明风格,又各有个性特点。

解放后,党和政府对越剧事业的扶植和关怀,“百花齐放”文艺方针的指引,兄弟剧种的营养滋润,加上她本人在艺术上的勤学苦练和革新创造,使戚雅仙和以她为首的合作越剧团得到迅速的成长和发展。她演出了《龙凤花烛》《白蛇传》《玉堂春》等很多剧目,在表演和唱腔上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一个新起的流派。“戚派”的表演和唱腔朴实、真挚、深沉,初听似乎平淡,却在单调中有韵味,在朴实中寓深情。戚雅仙多年来以演“悲旦”闻名,表现悲剧内容的慢板尤其受人喜欢,特别是她的“慢清板”,长长的一大段,句句含情,丝丝入扣,在表现中国古代妇女善良温柔的性格和缠绵、悲愤等情绪方面特别感人肺腑,如玉堂春落难遇夫、王千金法场祭夫、赵五娘千里寻夫等,体现了她所说的“字断音不断、间断气不断、气断情不断”的艺术见解,令观众回味无穷。欣赏《血手印》中戚雅仙王千金唱段“你不问情由破口骂”:你不问情由破口骂,骂得我痛心疾首话难讲。方才我路遇婆婆将我打,肚中苦水似汪洋。只道夫君知我心,谁知也会不体(呀)谅!林郎啊,说什么父女同谋毒心肠,可记得送衣送鞋到门墙?我若要另抱琵琶别嫁郎,又何必花园相约赠银两?不是夫妻关痛痒,我今日怎会到法场?你看我满身都穿孝衣裳,难道我还想做新娘?这段唱腔朴实无华,唱出王千金深受委屈时对未婚夫的肺腑之言,听来十分感人。

1954年,戚雅仙与尹桂芳合作表演的《屈原》,演婵娟,获得华东地区戏曲会演一等奖,1958年以后,戚雅仙又演了很多现代戏,如《女共产党员》《火凤凰》等,表演和唱腔又扩展到新的领域。

1979年,戚雅仙和毕春芳再度携手合作,重建了静安越剧团,演出了她们的保留剧目《楼台会》《血手印》等,风采不减当年,受到上海观众的热烈欢迎。这一年,已53岁的她挑起了剧团团长的重担,正如戏剧故事里的穆桂英53岁挂帅再出征一样。不仅连演5部大戏,而且培养出了周雅琴、朱祝芬、金静等一批接班人,还先后3次率团赴香港演出,传播“戚派”艺术。1983年,57岁的戚雅仙被批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实现了多年的心愿。

晚年的戚雅仙依然在为越剧事业发挥余热,举办了流派艺术演唱会,出版了《戚雅仙表演艺术》一书,参加“戏曲教唱”的节目,出席各种活动,为培养下一代尽心尽力。1995年,戚雅仙演唱的《血手印》获得中国金唱片奖,她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录制的唱片《梁祝》《琵琶记》《祝福》等也都被转录成磁带,她在八十年代演的一些戏都制成了VCD发行。在电视台、电台的许多栏目中经常可以听到戚雅仙的演唱节目。

1988年上海电视台、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为其主办了“戚雅仙流派艺术演唱研讨会”。上海文艺出版社于1992年出版了《戚雅仙表演艺术》一书,对大师的艺术生涯作了全面总结。2003年1月27日,戚雅仙逝世,享年75岁。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