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人善举一朵花
□ 全媒体记者 朱文婷
向从未谋面的陌生人奉献爱心,凡人善举体现的是不平凡的精神品质和精神境界。在曹埠镇冯桥村,有这样一对老年夫妇,他们就是吴志华、杨本倬老两口。
今年75岁的吴志华和老伴居住在曹埠镇冯桥村,一次,她在电视上看到一个求助信息:如皋市如城镇城南街道老南村,一位17岁的中学生向社会求助。“这个孩子太难了,太苦了,太累了!”吴志华一边看电视一边感慨,心中不由升起要帮助这位学生的想法。
第二天一早,通过电视台提供的手机号码,吴志华夫妇联系上了这个叫冒伟伟的孩子。原来,这个孩子的母亲患有精神疾病,2022年7月份离家出走,父亲到处寻找,却没有任何消息,只能求助公安部门。7月31日下午3点,其父骑着电瓶车从派出所回家时,因雨天路滑,一下子撞到路边的水泥杆上,造成颅脑严重创伤,被送进医院抢救,面临高额的医疗费用。冒伟伟家里还有一位年过八旬且一只眼睛失明的祖母和一位年近花甲存在智力障碍的伯父。这个贫困的家庭,仅仅依靠其父每月3000元的打工收入维持生计。现在,顶梁柱倒下了,这个17岁的孩子既要照顾家里的老人,又要维系爸爸的治疗,还要四处打听妈妈的下落。而爸爸每天6000元的医疗抢救费用,犹如一座沉重的大山,压在这个少年稚嫩的肩上。
电话里,传来孩子低低的抽泣声。这头,吴志华流着泪说:“孩子,别难过,奶奶帮你。我微信里只有500块钱,先转给你。你别哭,乖孩子,你要坚强,奶奶不会不管你的!”挂了电话,吴志华对老伴说:“这样吧,我们分头行动。我找我们的亲戚,你找你的学生和朋友,就是乞讨,也要想办法帮助这个孩子!”
于是,电话一个又一个地拨出去了,连同电视台播出的捐助画面和孩子的家庭情况、困难处境,一波一波地发出。在她的真情感召之下,她在部队服役不到两年的孙子首先联系上了那个小孩,从每月1000元的津贴里捐了800元。接着,上海、北京、青岛等地的子侄辈纷纷通过微信转来捐款,当地的亲戚朋友也纷纷解囊相助。吴志华老伴的微信群里,中国好人赵亚华先生和他的中国好人群,以及“安之书友会”群等群友,一共捐款约15000元左右。在不到半个月的时间里,通过吴志华的努力,共为这个孩子募集善款近3万元。连同小孩其他渠道获得的帮助,总算解了这个困苦家庭的燃眉之急。
在筹集一批善款后,吴志华夫妇决定前往如皋看望冒伟伟。见面之后,孩子的祖母抱着吴志华痛哭流涕,吴志华当场告诉老人,将资助小冒学习期间的部分生活费用。当得知老太太下午要去村卫生室看病时,吴志华又拿出200元,塞在老太太手里。
吴志华出生在马塘镇一个贫苦的家庭,自幼饱受贫困的煎熬,从小养成了坚强的性格和勤俭的习惯。工作之后,她的生活条件有了一定的改善,但仍一如既往,节俭持家,同时助人为乐的品质也一直深深扎根在吴志华身上。她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现在条件好了,能帮人的,就帮人一把。”最近,吴志华给冒伟伟打了电话,问他,能不能在学校放假后来一趟如东。这天上午10点左右,小冒来了。两位老人非常高兴,还特地忙了几个菜招待小客人,下午小冒回去时又送了他猪肉、南京盐水鸭、牛奶等礼品。分居两县(市)相距百里,素不相识的两家人,因爱心的传播成了“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