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健质朴张桂凤
□ 越 明
见元和,不由人气断肝肠,
我捶胸顿足口叫天。
我生平正直无过犯,
却为何,报应奴才成这般。
想当初,父叫你,上京赴选,
乘肥马,衣轻裘,样样皆全。
父命那,小来兴,与你作伴,
你临行时,凑资斧,整有一千。
难道说,这些银,你生吞活咽,
官家子,作歌郎,玷辱祖先。
你祖父,曾为过,左都察院,
父不才,现任在,常州为官。
你的母,受诰封,邻里称羡,
小奴才,你入黉门,身搭蓝衫。
你因何如此下贱,
你快对为父说实言。
看张桂凤的戏是从《李娃传》开始,这段“责子”唱段着实令人回味无穷,将一个恨铁不成钢的老父亲演绎得入木三分。
张桂凤1922年11月13日出生于浙江萧山坎山镇。1936年入科班学戏,拜袁曾灿为师,工老生,兼习小生、花脸。出科后参加越明舞台,在绍兴、金华、兰溪、常山等地演出。1942年,张桂凤的演艺已有一定的名声,尤以老生角色闻名。这一年10月,她走进了上海大来剧场,与袁雪芬、范瑞娟等姐妹同台演出《古庙冤魂》《蛮荒之花》等剧目。其后,又参与了现代剧《祥林嫂》的演出,使越剧紧跟时代迈向巅峰。风华正茂的张桂凤因出色地扮演了《祥林嫂》中的卫老二,走红大上海,蜚声越坛。
1947年,解放战争如火如荼,十里洋场的上海滩,民众在怒吼,百姓在抗争,戏曲舞台不能没有自己的声音,以袁雪芬、范瑞娟、傅全香领衔的东山越艺社,决定以义演的形式,演出表达人民心声的《山河恋》,张桂凤参加义演,跻身“十姐妹”行列,也奠定了她在“十姐妹”中“头肩老生”的重要地位。
在以才子佳人为主要内容的越剧中,仅以老生角色登台是远远不够的。张桂凤虽然独攻老生角色,但她能广取博采,勤学苦钻,京剧、昆剧、晋剧、川剧、绍剧、徽剧都曾认真学习,日积月累,无论是传统剧、历史剧、现代剧,她所塑造的角色都符合戏曲表演特征,不仅有行当的技巧,更具有活生生的人物个性和形象。因她的戏路很宽,擅演剧目众多,从帝王将相到无赖地痞,塑造了诸多角色,除了老生行当,对丑角、老旦也多有涉猎。如《西厢记》中的崔夫人、《江姐》中的双枪老太等等,获得广泛赞誉。她说:“演员必须要把剧本读透,把人物的来龙去脉弄清楚,走进人物的心里头,达到进入角色”。在此理念的指引下,她成功地塑造出《梁祝》中的祝员外、《金山战》的中韩世忠、《打金枝》中的唐皇、《二堂放子》刘彦昌、《三看御妹》刘金龙、《天国风云》李昭寿、《桃李梅》中的母亲……一个个鲜明的舞台艺术形象不胜枚举,演出的角色包括了帝王、将帅、官吏、夫人、书生、员外、无赖、英雄、叛徒、财主、商贩、老妪……成功塑造的人物形象之多,反差之大,在戏曲史上也不多见,不仅体现了她的技巧,更体现了她的智慧、她的视角、她的胸襟、她的心境,因而,被越剧界戴上了 “千面人物”的桂冠。譬如在《二堂放子》 “何日骨肉能聚首”这段,是刘彦昌在二堂看书偶见落花瓣瓣、秋风瑟瑟不禁思念圣母时唱的,唱腔旋律流畅,刚健质朴,韵味浓郁。
我彦昌自别圣母后,
金榜题名中魁首。
得配相国千金女,
流光如水已十三秋。
多承王氏夫人明大义,
抚养沉香恩德厚。
怎奈我未践圣母愿,
我彦昌,郁闷重重压心头。
圣母啊,
你言道,不望儿名登金榜,
但愿他年把母救。
如今沉香虽成人,
他还未知你娘在华山被拘囚。
十三载,母子天涯各一方,
但未知,何日骨肉能聚首。
张桂凤的人物刻画,也体现于她的唱腔。她从不需要别人为她设计唱腔,她曾说“演员创造人物,唱腔要自己琢磨,自己设计,唱出人物特点。”在戏曲全盛时期,各剧种的表演艺术家和从业人员,几乎都在传承和吸收的基础上,自己依据人物性格设计唱腔曲调,除运用越剧固有的曲谱外,她借鉴吸收绍剧、京剧、民间小调等作为素材,融会贯通地创造出符合人物特色的唱腔,就连白口都有她自己的独到之处。如《凄凉辽宫月》第六场中道宗猜疑皇后时唱的“一石投水激波涛”这段,以尺调式、正调式、北调式、自由式的“弦下腔”混合组成,旋律丰富,节奏多变,唱腔深沉、粗犷,符合人物的身份、性格,运腔又十分细腻。
一石投水激波涛,
一语激心掀风浪。
皇后她张口不离赵惟一,
这内中情由费思量,
难道是朕常年戎马走沙场,
她深宫孤守生怨望。
难道是岁月流逝催人老,
她红颜愁对白发老。
(不皇后她不是这样的人,皇后她不是这样的人)
丞相府,书香门第好家风,
她幼受庭训识纲常,
十八年执掌三宫显恩威,
闲德严明天下扬。
朕爱她后宫佳丽尽粪土,
三宫宠爱她一人当。
朕与她曾指明月盟海誓,
愿共天老与地荒。
血誓旦旦犹在耳,
她这能负情把它忘。
可是(她到底是为什么) 为什么长夜琵琶到天晓,
步出珠帘犯律条,
若非沉溺儿女情,
她怎会礼节宫仪一旦抛。
新中国成立后,越剧之花在戏剧舞台上大放异彩。1950年张桂凤有幸进入中南海为毛泽东主席等中央领导人演出《梁山伯与祝英台》,其间中央领导掌声不断,成为张桂凤艺术生涯美好的记忆。1953年,她又与范瑞娟、傅全香主演并拍摄了新中国第一部彩色越剧艺术片《梁山伯与祝英台》。在才子佳人戏当道的越剧界,老生行当常常只能是个配角,但张桂凤却以老生这一角色确立了自己的艺术地位。她把一生全都献给了越剧事业,从戏60年,其中极大部分都是配角,甚至只有一句台词的配角,但都十分投入。改革开放后,她虽已上了年纪,仍参与了《梁山伯与祝英台》《李娃传》《西厢记》等戏曲电视片的拍摄;1991年,她将她拿手的折子戏及片段,摄制成6集电视片《张桂凤艺术集锦》。2014年,由黄德君主编的《越剧老生泰斗——张桂凤文论集》由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