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3年05月17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二版:综合新闻
2023年05月17日

系列报道《“新农人”逐梦沃野》之二

“新农人”走新路

□ 全媒体记者 周雨霁 朱南州 通讯员 陈名蔚 康昊文

阅读量:1038 本文字数:2215

如今的农村,拥有独特的资源禀赋和广阔的发展空间,生机盎然的田野上,有开得了新机器、玩得转新技术的农场主,有懂科技、会管理的农产品“网红主播”,有适应市场、善于经营的农企“经营者”……放眼望去,空中的无人机与地里的农机相映成趣,铺展出一幅幅农业强、农村美的锦绣画卷。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未来的农村什么样?每个“新农人”的心里,都有一个“桃花源”。

 

种子破土的秘密

 

栟茶镇江安村的康海建是如东为数不多、种植无花果的新农人。在2018年遭遇销售“滑铁卢”之前,他从未想过,农业创业这条路走得如此艰辛。

“这个想法是我一个做淘宝线上销售的朋友提的,我们就合伙尝试了一下,刚开始种了10多亩,4年里扩展到30多亩,但也遇到了不少问题。”康海建回忆说,前两年,种植技术不过硬,在病虫害防治上吃了不少亏,好不容易摸清了无花果的“喜好”,销售又出了问题。“无花果不易保存,线上销售保鲜难、成本高。”朋友打了退堂鼓,康海建也一筹莫展。

“种了4年,我得对自己有个交代。”康海建盯上了果干加工。过去,市场上广泛销售的无花果干大多为土耳其、埃及进口,果干为黄色,整个呈圆形。康海建大量种植引进的日本品种芭劳奈,果实个头较大,成熟时是黄色、扁球形,适合经过修剪、浸洗、切片、烘烤后制作果干。不到一年的推广之下,订单就源源不绝,呈现爆发式增长,产品供不应求。

“新农人”是万年农业的新种子。种子破土的秘密,不只在于眼前。走进时旭东的草莓园,连排的地栽草莓大棚北侧,是一张孤零零的高架草莓大棚,正在储备的高架草莓种植技术,是为了长期发展作规划。“说实话,这种无土栽培的高架大棚成本高、效益低,对于当下来说有很多弊端。”但时旭东并不认为这些技术没有前景,话语中更多的是未雨绸缪,“一旦具备规模化发展的条件,我的准备就没有白做,以后可以实现无土栽培,联动大棚类似于工厂化模式。”如果不再“面朝黄土背朝天”,他相信农业还是很吸引人的。

 

钻研的力量

 

“这几年我发现,机械应用在不同作物、不同环节上会有差距,农业机械装备结构不合理、操作不方便这些问题还是存在。”农闲时候,薛定宇喜欢看机械检修员们检修保养植保机,他一边看,一边告诉记者,今年小麦播种用了机械播种机,但以效率、平整见长的机械却出了问题。“种子播下去并不均匀,后来才发现出口容易被种子堵住,如果观察不够仔细,那收成就没了。”

播种机的使用还有待研究,但无人机的操作薛定宇已经驾轻就熟。量田、选田、作业都是基本操作,但航线怎么飞?怎么避开障碍物?多地块作业怎么办?都要自己摸索,摸索过程中,故障时有发生。问题不大的时候,他喜欢上网查、打电话问,然后自己动手。“这样不仅节约时间,我也能更加熟悉机械的性能。遇上大问题的时候,我也喜欢看师傅修,跟他们学习、观摩,下次再遇到同样的问题,我能够尽可能自己去处理。”薛定宇说。

康海建也是钻研机器的“一把好手”。第一年做果干的时候,国内只有一家企业生产这种大型烘干设备,各方面并不完善,有些实验室环境下的理论数据,在实践操作中却无法达到。不少客户忙着和厂商打官司的时候,康海建却联系上了设备研发工程师,了解机器的内部构造和工作原理。整整20多天,他搬张凳子坐在机器旁,自己动手拆了装、装了拆,每天只睡两三个小时,终于解决了机器排湿和冷凝器处理不及时的问题,烘干出品相俱佳的果干。

在蔬菜种植领域,机械的力量大大消减,但肥料的使用却有大学问。大豫镇丁家店村的崔媛媛是一名标准的“00后”,参加过各种“新农人”培训后,她对用肥产生了兴趣。“今年蚕豆生长期间,她坚持要施叶面肥,每亩的成本要增加30元。”父亲崔建辉起初不同意,但拗不过女儿。这几天,蚕豆迎来上市季,施过叶面肥的蚕豆产量增加、合格率也高,崔建辉感叹:“事实说话,我们也要一点一点陪着年轻人改变。”

 

线上线下,寻找新出路

 

6年前,回到农村成为一名农业生产者时,非传统种植业还蓄势待发,李阳阳算是如东第一批种植食用菌的“吃螃蟹者”。

随着线上销售进入高速发展期,2021年,李阳阳注册了南通福亿禾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一开始只是在平台上卖我们种植的食用菌干货,后来才慢慢接触到了直播平台。”现在,李阳阳是如东小有名气的土特产“带货主播”,触“网”销售过程中,除了利用微信“朋友圈”发布信息外,他还通过“抖音”“快手”等线上平台发布销售信息,真真切切“吃”到了电商发展红利。

“线上销售我们起步晚,竞争激烈,想要追赶甚至超越其实挺难的,目前还是以线下销售为主。”在传统种植领域,线上销售有些“水土不服”,但郑彪依然在找寻突破点。这几年,他跟着父亲走遍全国各地,才知道粮食生产加工大有学问,地区特性比较强。“举个例子,我们这边流行南粳9108和5055两个品种,但这种米上有白点,贵州人不喜欢,他们喜欢晶莹剔透的。到了喜欢吃炒饭的云南地区,就更偏好口感硬朗一些的大米。”郑彪说。

针对客户的需求,选择合适的产品,郑彪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形成东盛米业的核心产品,提升企业的竞争力。“我们现有的大米里,有的是符合外观要求的,有的是符合口感要求的。”品种整合之外,郑彪还和南京农科院合作,针对客户的需求,研发出更适应市场的大米品种。

当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成为农民的传人。大型机械、规模经营、互联网+、智慧农业平台……现代农业是全新的,“新农人”一边学着遵循父辈经验里的农业规律,秉承合乎农时、地利和物性的理念,不忘精耕细作的老法,一边冲在最前沿,紧盯最先进的理念和技术,想要走出新的路。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